掌握中国机遇,开创蓝海人生 曾宪章讲于4月1日「田长霖讲座」 文:李乔琚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片蓝海人生,美西玉山在轰轰烈烈的廿周年年会举行后的第一次活 动就是四月一日的「田长霖讲座」,讲员是这次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玉山年会的贵宾之 一,也是玉山科技协会当年的共同创办人之一曾宪章博士,他口若悬河,言之有物,旁 征博引,分享他一手的经验与观察,「掌握中国机遇,开创蓝海人生」是他的主题,谈 的是当前最热门市场,分析的是人生如何把握机运;当天吸引百余位听众,共同聆听探 讨「人生的新蓝海」。 「蓝海是随着时间演进而不断地被创造出来,……蓝海策略指出商场的独到特质,创造 没有竞争对手的新市场空间的能力……」,这是畅销书「蓝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 」在开宗明义中的简单定义。企业蓝海策略成为重要课题,但是,在多变的全球环境 中,个人又如何开创属于自己的新蓝海?曾宪章,做为第一批留美学人返新竹科学园区 创业的一员,他集三十年的科技经验,前十五年美国、台湾深耕发展,后十五年见证与 参与中国大陆最重要的科技发展阶段,他以自己的蓝海经验,无私分享他的事业、社 会、慈善的参与;两个小时的演说,一气呵成,让听众大呼过瘾。 曾宪章特别自北京赶来,参加玉山廿周年年会,「田长霖讲座」把握这个机会,邀请他 主讲。矽谷、台湾和中国大陆,曾宪章参与三地科技黄金时期的发展阶段,七0年代, 他服务于矽谷XEROX的研究中心PARC;1980年回台湾,在新竹科学园区创立全友电脑 (MICROTEK),并在1988年成为新竹科学园区第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该公司最红的两 大产品一是MICE(微电脑开发系统),二是扫描器,市占率为全球第一,曾宪章的故事也 成为海外留美学人创业的经典。 【科技游侠】 「富有玉山精神的主讲人」是美西玉山新上任副理事长曲镇宇对曾宪章的形容,他提 到,曾宪章对玉山有很深的情感,思考玉山未来的廿年,不仅在于他是玉山的共同创办 人,更在于他在过去卅、四十年间,参与矽谷、台湾和中国大陆三波高科技成长,也长 期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在助学、环保、人才培育都有很大贡献,从矽谷出发的玉山,也 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凝聚人才力量,是他十分乐于助其成长的平台。 曾宪章现在是培训中国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机构「南开国际管理论坛」执行主席,服 务的大型企业包括天津中环电子电脑公司、深圳TCL电脑、TCL通讯以及北京京东方集 团等上市公司,同时引进卡内基培训课程及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推动软体CMM认证 及6 SIGMA品质管理,大幅度提升中国各企业的竞争力。他目前担任「晓龙基金会」董 事长,推动EMBA、人才培训、文化遗产保护和环保,他同时是美国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理事,值得一提的是,他协助玉山科技协会在中国大陆成立区会,且有非常好的 成绩。他也是美国益客(ECO) 环保基金会创办人,在北京、四川、云南等地大量种树造 林。曾宪章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为美国加州大学电脑博士学位;由于他的特殊贡 献,荣获美洲中国工程师协会(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USA)颁发“2004年,杰出 成就奖”。 2005获聘加拿大国家纳米研究中心,海外董事;2006获聘美国“赠与亚洲基 金会”,海外理事;2008年荣获中国政府颁发最高荣誉“国家友谊奖”。 【改革开放,创新崛起】 1990年,曾宪章第一次到中国大陆,「中国醒过来了,开始突飞猛进。」他看在眼 里,也思索着自己如何能把一身的经验在大陆传授出去。中国大陆的繁华之都,非亲眼 目睹,难以令人置信它发展的快速,曾宪章巧妙地以几张图片,让人对中国“目不暇 给”:重庆已如香港的华丽;青岛已像雪梨,有着国际都会的架式;上海已如伦敦,是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独特顶尖都会。再看三峡大坝的宏伟;全长1118公里的青藏铁路,在 海拔五千公尺的冰原上,五年内即告完工,在地理和战略位置上,不仅加强对西藏的控 制,更打通了西南的战略通道;实业计画中的东方大港洋山港,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货 运大港。 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极可能是有史以来参观者最多的一次世博,在曾宪章演讲的四月 一日,门票已卖出了90%。那么再回顾两年前的北京奥运盛况,五彩缤纷的水立方,全 球都为之赞叹的奥运开闭幕式的鸟巢……。曾宪章正住在鸟巢东边一百米处,高十八 楼,「看着它七年来一点点的建造起来。」此外,众人对于「和谐号」应该印象深刻, 尤其当美国总统欧巴马都对大陆高铁称赞时,中国的高速铁路更成焦点;最高速度可达 每小时350公里,北京到天津仅需30分钟,广州到武汉的武广铁路,更以时速350公里的 速度,仅三个小时。今年十一月的广州亚运,同样地令人期待。 曾宪章以几起事件、几项建设清楚地点出中国大陆的进步,「转变中的中国,从现在的 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在高等学府学生达两千多万。」所谓的人才强国指标可为: 全国研发投入GDP的2.8%,百强企业研发投入至少6%,百强企业人力培训投入至少1%, 百强企业人均年生产力为28万美金。中国也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和全球研发中心,现 在五百大企业百分之九十都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以微软为例,李开复在微软中国时, 已在中国成立亚洲研究院,奠下根基。若以数字来看,中国的快速崛起更是显而易见 的,世界第一的外汇存底,高达2.5万亿美元;石油消耗已达每日700万桶,世界第二; 贸易额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超过德国和日本。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 国,GDP为人民币35兆,可望在2025 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的确存在着贫富悬殊的问题,他提到,全国人均GDP约为3,500美金,但,中国一 级、二级城市水平非常高,若仅考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中心人口,年平均 收入高达一万五千美金。曾宪章再以数字证明中国的经济实力,例如,汽车年销量已达 世界第一,为1350万台,外资直接投资(FDI)达920亿美元,「投资报酬率也远高于其他 地方。」 科技产品的普及率已不在话下,但更值得骄傲的是,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很晚开始, 至今已有38处为世界遗产。在高等教育方面,有两项计画,一是1996年启动的「211工 程」,意指在21世纪,扶植一百所重点大学,另一项计画是985 工程,此为江泽民为打 造一流大学,在1998年5月在北大百周年校庆时提到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性。曾宪章半 开玩笑地说,原本是精选几所大学,但多所大学都抢着要,才出现了卅五所一流大学。 曾宪章有感而发地说,以两岸的清华大学为例,从前台湾的清大经费是大陆的清大两 倍,现在反过来了。若以教授薪资来说,台湾的大学教授是齐头式的年薪美金四万至六 万之间,但中国大陆可以支付重点教授高达十万美金的年薪,因此,世界许多知名教授 都被北大聘请。 许多人对中国大陆发展高新区的决心不陌生,尤其高新区来访矽谷取经的团体也非常 多,目前,中国全国有56个高新区,「1992年以前,还是一无所有哩!」高新区新加了 宁波、泰州和湘潭,全国经济开发区共有四十九个,其中,天津泰达(TEDA)的名气 十分响亮,丰田、三星、松下、康师傅都进驻。曾宪章强调,大陆打造新城的概念很成 功,以经济开发区的概念,打造新城,「新城就这样产生。」每一个省市都有一个经开 区和一个高新区。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是了解大陆发展的人都十分熟悉的一句话。除此之外,中国大 陆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很难想像的是在九0年代根本没有高速公路,「是零。」而今 高速公路总长已达六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八万公里,「全国只要想得到的都市皆被高速 公路连在一起。」时常拿来与中国发展做比较的印度,其基础建设就差了一大截,而且 印度社会存有种姓阶级概念,是削减国力的一项弱点。 创新从教育着手,中国大陆的一项世纪工程就是「建立创新型国家」,曾宪章多年前就 思考在中国成立创新大学。好友原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与南京大学合作,设立了一 所「创新与创业学院」,学生可同时在南京大学和纽约科大注册,该学院最大的特色在 于礼聘了廿多位执行长级的人物,像是IBM、AT&T、GOOGLE等的中国首席代表,对学 生演讲,在去年七月业已开始。 不少人也在纳闷,为何中国崛起得这么快?仅是因为邓小平说了要改革开放吗?曾宪章 认为,中国人的习性中,只求一个安定吃饱穿暖的环境,中国的进步除了开放机制,竞 争机制占了很大的原因,「每个城市的市长都在学习与竞争,看到北京做了什么,大家 就纷纷效法。」从高新区、育成中心(Incubators),都是如此。此外,中国领导人的学习 精神是十分令人佩服的,「很像蒋经国时代的官员,很认真。」他说,一些大城市的次 级领导,调到内陆去做正级领导,把沿海经验和人脉带到内陆,「重庆的新市长就是浦 东管委会的领导,」正因为他对产业的了解,能够带动重庆高速发展。 谈到官员的认真学习精神,曾宪章也说了发生在中南海大讲堂的实例─ 廿四位中央政治 局委员的六十二堂课。这六十二堂的讲师与内容是精选中的精选,且对每一个演讲题目 都相当慎重,他说,社科院的一个精选团队,进行三个月研究,试讲三次,让幕僚先 听,再做修正,企图把最棒的内容,最有效的时间运用,呈现在中央领导身上,「是一 番千锤百炼的功夫。」 另一项让曾宪章引以为傲的是北京中关村培养年青企业家的「摇篮计划」,AAMA在矽 谷十分活跃,不少会员到了北京、上海创业,逐步在大陆成立AAMA分会,「但是,不 能把老套移过去。」以创新的精神,在中关村成立了摇篮计划,以「传承精英、造就科 技,培养商业领袖」为主旨,每年培养廿位,他们以卅五岁以下,任职一至三年的CEO 为对象,邀请业界菁英,像是前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前思科中国区总裁杜家滨做 CEO的导师,辅导一到两年,也提供他们很好的价值网络,例如创投、会计师、律师, 「希望摇篮计画会更有系统的长期下去,培养更多的企业菁英。」 【中国模式】 在中国这许多年,曾宪章带着矽谷和台湾经验,近距离观察大陆时,更有所感,「进入 中国大陆时,必须了解它的思维模式。」他说,往往以为美国凡事都好,但是,金融危 机暴发之后,也透露出许多问题,必须重新思考中国模式的潜在优势。中国模式的四大 支柱,包括:国家有土地控制权、金融和大型垄断企业为国有、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为基 础的自由劳动力市场、以集体中小企业和家庭为基础的自由商品和资本市场, 「这形成 了中国特色的经济体系。」是重效率的市场经济,重公平的政府职能,好比,「在宏观 调控下,房市过热就可调一调,关键在于政府具有职能。」 金融危机之后,知名作家Thomas Friedman都说,他希望美国政府每年有一天做为「一日 中国」;因为在太过民主之下,政策很难推展。他以两大灾难相比,一是512汶川大地 震,二是美国Katrina台风;中国大陆以最快的速度,把灾区画分数个单位,由中国最富 庶的十个地区,负责对口援助,好比,上海救都江堰市,把上海市的总预算百分之一, 捐出来做为援助金,再派调三百官员进入灾区支援,「是一种One on One的支援。」他 十分有感触地说,反观美国遇大灾难时,就算欧巴马有心调派加州资源进行援助, 「但,加州州长不是他指派的,而是加州州民选出来的。」 管理大师奈斯比(John Naisbitt)也说,在发展中国家,垂直民主要比水平民主更有效率; 西方就是水平民主,也就是说一人一票,选举是常态,「选举就代表什么样的改革方案 都很难做,好比,一喊加税,就丧失了选票。」所谓「垂直民主」就是政府仍有支配 权,他说了一个故事,在改革开放期间,农村改革十分成功的安徽小岗村十八个农民的 故事,他们「分田到户」,向上级保证缴的粮不比去年少,打破了大锅饭的心态,革委 会主任万里同意了,结果大大成功,粮食收成是前一年的两三倍,这也成为大陆农改的 滥觞。 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陆的经济情势似乎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主因是并没有金融延 伸性产品,「在美国经济下滑,中国上扬。」曾宪章例举了中国在「后金融危机」的八 大优势,好比,中国三大银行中银、工银和建银,各有一千亿美元现金,「现金为 王」,可用来收购比市价更低的资产。另一优势是「扩大内需」,中国有13亿人口来支 撑其消费市场,单是「家电下乡」,政府给予厂商很好的鼓励措施,把外销产品转入内 销,卖到乡村地区,由政府公开招标,一来招标可降低售价,二来国家吸收20%的成 本,许多大型家电企业何乐而不为,TCL就赚进十多亿元。 另一刺激经济的方案是「小汽车下乡」,乡下地方不需要速度快、性能强的汽车,若能 有辆遮风挡雨的小车子,对乡民来说非常便利。同时,曾宪章也十分看好LED 照明市 场,从2007年,他开始推动LED,「艾迪生之后,人类的照明在一百年中,没有大进 步。」GE研发节能型灯泡之后,又是卅年的停滞,现在LED可节省能源50%,是一大希 望。他强调,三峡大坝供电量占全国3%,需移民三百万,投资相当大的资源;LED照明 大概可节省全国用电6%,是三峡大坝的两倍。 「十城万盏计画」逐步在中国大陆多个 城市装LED路灯,明年可望全国都改装LED路灯。洁净能源方面,中国在2009年的总投 资是美国的两倍,未来会大幅领先。 中国有所谓的五大经济圈,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以及中部,其中最热门的 是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共2300平方公里,是上海浦东新区的三倍大, 「这五个地区一画,就是『黄金十字』,」含盖了东西大走廊和南北大通道。以创新中 国为主轴的十大建设重点在交通、能源、环保、医疗和农村建设。 中国的高铁革命正在进行中,2012年之前将投注1.3万亿人民币,四纵四横将达1.2万公 里。高铁革命更在于它带来「一日生活圈」的附加价值,高铁与高速公路占地比例为1: 3,解决了土地资源的问题,加上高铁用电可以用煤、风和水力来发电,解决了部份石 油资源不足的问题,而高铁的载运量大,成本和环保问题最少,堪称「绿色高铁」。 「中国仍有许多潜在问题,也希望未来五到十年解决这些问题。」曾宪章指出,诸如, 贫富差距大,10%的人拥有全国90%的财富,部份官员贪腐,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民生 问题,水资源不足等。说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他引用林义夫的话说,「这不是经济问 题,是政治经济学。」对于不少人以为,一旦人民币升值,美国可增加120万就业机 会,曾宪章以为,此说不足采信。他说,日本在廿年前是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甚至把 美国洛克菲勒中心都买下来,在日币被迫升值的压力,和美国实施进口税升高的情况 下,日本又无法扩大内需市场(日本人民该有的都有了),「日本也只有投降。」曾宪章 也提出警讯,全球经济比希腊严重的国家仍有不少。 而中国在这一波经济危机中,又能掌握什么样的机会?曾宪章分析,国际金融危机,金 融业、高科技业纷纷裁员,相对于来说,正是中国吸引国际人才的机会,北大能够聘请 到高盛的主管来授课,也是拜金融危机之赐,也好比台湾也曾得利于美国在90年代的不 景气,1995年,通讯产业受挫,一批通讯人才返台;更早的台湾半导体与RCA合作计 画,让台湾IC产业从无到有,也是有一批留美菁英回流。 中国的实力在2009年底已达世界一流:GDP超过35.5万亿人民币,财政收入上达6.85万亿 人民币、外汇存底为2.5万亿美元,研发投入超过5700亿人民币──正是打造「科技鸟 巢」的千载良机。 【打造科技鸟巢,汇集天下英才】 当北京在争取2008年奥运时,很多国际友人都在怀疑北京究竟有没有能力举办。七年之 内投入四千亿人民币,「鸟巢」已经成为北京奥运成功的代名词,无论是场馆建设、奖 牌数目、绿化、环保、一直到软服务,动员上百万的志愿者及接待来自全世界的四十多 位元首,北京已然向全世界做出了明证。 「打造科技鸟巢」─ 有计画地引进全球领军人才,建立好的金融配套体系,支持海归回 国创业(Reverse Brain Drain),中国政府选定十个产业,每一项产业礼聘一百位海外核心 尖端人才,就是有名的「千人计画」,在创新的环境,完整的配套措施之下,顷全力做 科技发展;进而培养国内自主创新人才。 在培育人才上,曾宪章提到,扶植人才的软件规范,像是CMMI、Java及卡内基、DSP、 IC设计课程,甚至是出国接受外商培训的机会等。曾宪章也提到,印度的软件产业很 强,大陆也在人才培育上花很多功夫,他说,目前成都软件园是培育软件人才做得最为 出色,它由政府先投入「循环培训资金」,企业再慢慢偿还。他提到当年黑幼龙如何从 宏碁的资深总裁职务离开,决定引进卡内基经营管理课程,当时,在园区创办全友的曾 宪章觉得这是一套好东西,他去找园区管理局,要求管理局补助一半的学费,一年让三 百名园区的高级主管去上课,以团体价再请黑幼龙打折,员工本身就仅需付一点点学 费,「万事起头难,现在卡内基在北京、上海、广州都有了。」 谈了这许多,中国大陆满是机会,从绿能科技(室外照明、核能、电动汽车充电站等), 到多项科技发展政策(如前述的千人计画、科技鸟巢计画、核高基计画等),「开创机 运,掌握机运,您准备好了吗?」曾宪章发人深省的一问,「我们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 等待,准备好了吗?机会在那里,自己的技能足不足?」 【创造自己的新蓝海】 有这样一个发生在他周围朋友的实例:高盛要找一位经理人,派驻香港,应征者中有五 位条件相当,主试者就出了一个问题,「那一位会说中文?」当中有四位都能说流利的 中文。主试者只能再问另一个问题,「那一位能书写中文?」就仅有一位胜出。他拿到 了这份工作,最大的原因是他的中文比别人好,「与你有相同资历的人很多,但是你如 何培养出自己的长处,创造个人的新蓝海?」 要做一个开创机运、掌握机运的人?还是等待机会,抑或是让机会错失的人? 「生命中 随处是机遇,也随处有贵人。」曾宪章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寻找机会,曾在苹果任职 的李开复,他懂得换位思考,表现自己,并受到高层赏识,后来又在微软、谷歌崭露头 角,目前寻得自己的新蓝海,做创新创投工作。第二位是林毅夫在北大学习时,受诺贝 尔奖得主的赏识,是把握机会之人;第三个例子,则是发生在曾宪章自己身上。 一九八0年代,台湾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刻,不少人把房子卖了,移民海外;但,有一群 人也在那个时候,逆向思维,创造机遇,王渤渤、胡忠信、曾宪章是海归的第一期, 「在四十岁以前,最好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曾宪章开玩笑地说。当时,他还在矽谷的 PARC(Xerox研究中心)服务,但也成为典型的月光族(Moonlighting),利用周末思考回台 创业的可能,甚至利用假期就飞回台湾。在评估一段时日之后,他们三人决定回台湾创 办公司,「当时,大部份的太太们都不太愿意离开美国。」主要是因为当时台湾的医 疗、生活环境都很难与矽谷相比,但,曾宪章在太太谈蜀华女士的强力支持下,一齐回 台湾打拼天下,「有了安定的家,是创业成功的主因。」曾宪章充满感激地说。曾宪章 也提到,当时很被徐贤修、李国鼎这样的人物所感动,而愿意回到台湾创业。 曾宪章等人回台创办全友电脑,以扫瞄器起家,他以「千辛万苦」形容这段海归的创业 历程。他拜访了台湾当时有名的企业家,但是,都没能施以援手,「创业十分辛苦,我 现在很愿意多多帮助年轻人。」他以过来人的经验说。 「以小搏大」,曾宪章分享了他们如何与西门子合作的案例,即使是廿、卅年前的个 案,放在今日的市场行销学上,仍相当值得学习。他当时正为着产品出来,但苦无市场 而苦恼不已,全友很想与西门子合作,但又找不到门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 以最直接但也最困难的方式,去敲西门子的门。原来,曾宪章跑到慕尼黑住了三天,希 望能够就近得到些机会。 「我真是把所有念过的EMBA、卡内基,全都用上了。」他心 里也明白,全友仅是一个五十人的小公司,西门子是30万员工的全球性企业,谁会为他 开启这扇门呢?既来之,则安之,他想了想,若要透过秘书找主管,很难说服秘书的, 那么就直接打电话给主其事者,他等了等,等到秘书下班,老板有机会亲自接电话的时 候,「老板都很晚才下班。」这就是他的机会了,果不其然,一通电话打到老板桌上, 对方接起了电话,曾宪章取得了机会,就这样,曾宪章施出十八般武艺,经过八小时的 冗长谈判,全友顺利与西门子结盟。 「敲门砖是最难的。」曾宪章语带感触地说,年轻人创业,若有很好的产品,又得人引 见,是最为理想的,但是,之后也就是个人的本事了。他也建议创业人什么都要懂一 些,比方说,合约、产品品管、报表都能掌握,多几分能力,就算跌倒了,也能靠自己 再爬起来。 「梦想改变世界,凡事皆有可能的。」这是曾宪章十分切身的感受,当时, 他完全不了解什么是股票致富,更没想过发财这样的事情,只希望自己发明的产品,能 广为世人所用,直至今日,曾宪章常和创业者分享,「如果创业时,一直想到的是赚大 钱,那么失败的机会就很大了。」 曾宪章分享了卡内基成功的三要件:ASK:Knowledge(知识和能力)、Skill (技能)以及 Attitude (态度、热情和思维方式);他同时提到,日本京瓷(Kyocera)创办人稻盛和夫在对 全球「盛和熟」学员演讲中提到创业成功七要素─ 热忱追求成功(A PASSION for Success), 其中的热情一字”PASSION” 可解读为: Profit:利益 Ambition:企图心 Sincerity:热忱 Strength:强势 Innovation:创新 Optimism:乐观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在职场中,曾宪章再次强调,当机会来时,是否已准备好了?自己又有什么与别人不同 之处?他提到几个重要的态度:主动积极、充满热情、灵活自信以及诚信、正直;「做 人以诚,做事以勤」,每天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多想一点,成功机会也就多一点。常 常在工作上,常会听到“为什么是我?”这样的抱怨声,在曾宪章的心里,“不计 较”,往往是让自己比别人突出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进步每一天」的境 界。 【人生经验分享 ─ 人生三阶段】 在台湾平安求学,来美拿了奖学金读书,还能寄钱回家,毕业后又在职场中学习高科 技,「美国给我们很好的学习环境。」返乡台湾,创办全友电脑,曾宪章一路走来,觉 得自己是幸运的,这几年,以「感恩、回馈」之心,他常常分享自己的经验,协助年青 人创业,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做公益,回馈社会,有人称他为「科技游侠」,也有 称他为「公益大使」,他则是觉得自己满怀感恩,积极培养领袖人才,现已培育了超过 一百位总裁级人才,分布在新竹科学园区、台湾、珠江、长江三角洲以及矽谷。 当曾宪章带着全友于一九八八年上市,他得到荣耀,是理想的实现,而非财富,「有为 者亦若是。」有了这段经历,他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提拔后进,帮他们一把;因为他 永远记得当初是如何困难地敲开西门子的大门,走顺了第一步,接下来,事业也就顺了 一大半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定位自己。」 曾宪章把人生分为三步曲,人生的上半场是廿五岁到四十五岁,一般都在为生计而奔 波,为赚钱而工作;人生的中场是在接下来的十年,是为提升生活品质,也可能为兴趣 而工作;人生的下半场从五十五岁开始,是追求生命的意义,也是为理想而工作。 总想着自己已打完漂亮的人生上半场,「下半场,要如何追求生命的意义?」他开玩笑 说自己是五十岁以前尽量赚钱,五十岁之后,要有效地把钱花出去,学习好友温世仁的 精神,「这也是决定墓志铭的人生下半场,你可以做一个“大”企业家,赚大钱的企业 家,得到重视;也可以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捐大钱的企业家,赢得世人的尊 敬。」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是可以并存的,创办浙江新华爱心高中的王建煊就说,「带 着爱心来,不带半根稻草走!」廿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我不知道 做一个“有财富的死人”,有什么意义。」在追求生命意义的下半场,曾宪章大步前 进,在展开理想、开创新局的同时,他勉励年轻人,「创造机运、掌握机运,寻找自己 的新蓝海。」 【曾宪章好书分享】 1. China's Megatrends by John Naisbitt (中国大趋势) 2. Rivals by Bill Emmott (较劲) 3. The World is Hot, Flat and Crowded by Thomas Friedman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4. Half Time by Bob Buford (人生下半场) 曾宪章的演讲PPTs收录在www.nankaiforum.org 中,欢迎点选,共达120篇。 |
掌握中國機遇,開創藍海人生 曾憲章講於4月1日「田長霖講座」 文:李喬琚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片藍海人生,美西玉山在轟轟烈烈的廿週年年會舉行後的第一次活 動就是四月一日的「田長霖講座」,講員是這次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玉山年會的貴賓之 一,也是玉山科技協會當年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曾憲章博士,他口若懸河,言之有物,旁 徵博引,分享他一手的經驗與觀察,「掌握中國機遇,開創藍海人生」是他的主題,談 的是當前最熱門市場,分析的是人生如何把握機運;當天吸引百餘位聽眾,共同聆聽探 討「人生的新藍海」。 「藍海是隨著時間演進而不斷地被創造出來,……藍海策略指出商場的獨到特質,創造 沒有競爭對手的新市場空間的能力……」,這是暢銷書「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在開宗明義中的簡單定義。企業藍海策略成為重要課題,但是,在多變的全 球環境中,個人又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新藍海?曾憲章,做為第一批留美學人返新竹科 學園區創業的一員,他集三十年的科技經驗,前十五年美國、台灣深耕發展,後十五年 見證與參與中國大陸最重要的科技發展階段,他以自己的藍海經驗,無私分享他的事 業、社會、慈善的參與;兩個小時的演說,一氣呵成,讓聽眾大呼過癮。 曾憲章特別自北京趕來,參加玉山廿週年年會,「田長霖講座」把握這個機會,邀請他 主講。矽谷、台灣和中國大陸,曾憲章參與三地科技黃金時期的發展階段,七0年代, 他服務於矽谷XEROX的研究中心PARC;1980年回台灣,在新竹科學園區創立全友電腦 (MICROTEK),並在1988年成為新竹科學園區第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該公司最紅的兩 大產品一是MICE(微電腦開發系統),二是掃描器,市佔率為全球第一,曾憲章的故事也 成為海外留美學人創業的經典。 【科技遊俠】 「富有玉山精神的主講人」是美西玉山新上任副理事長曲鎮宇對曾憲章的形容,他提 到,曾憲章對玉山有很深的情感,思考玉山未來的廿年,不僅在於他是玉山的共同創辦 人,更在於他在過去卅、四十年間,參與矽谷、台灣和中國大陸三波高科技成長,也長 期從事企業社會責任,在助學、環保、人才培育都有很大貢獻,從矽谷出發的玉山,也 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凝聚人才力量,是他十分樂於助其成長的平台。 曾憲章現在是培訓中國大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機構「南開國際管理論壇」執行主席,服 務的大型企業包括天津中環電子電腦公司、深圳TCL電腦、TCL通訊以及北京京東方集 團等上市公司,同時引進卡內基培訓課程及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推動軟體CMM認證 及6 SIGMA品質管理,大幅度提升中國各企業的競爭力。他目前擔任「曉龍基金會」董 事長,推動EMBA、人才培訓、文化遺產保護和環保,他同時是美國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理事,值得一提的是,他協助玉山科技協會在中國大陸成立區會,且有非常好的 成績。他也是美國益客(ECO) 環保基金會創辦人,在北京、四川、雲南等地大量種樹造 林。曾憲章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系,為美國加州大學電腦博士學位;由於他的特殊貢 獻,榮獲美洲中國工程師協會(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USA)頒發“2004年,傑出 成就獎”。2005獲聘加拿大國家納米研究中心,海外董事;2006獲聘美國“贈與亞洲基 金會”,海外理事;2008年榮獲中國政府頒發最高榮譽 “國家友誼獎”。 【改革開放,創新崛起】 1990年,曾憲章第一次到中國大陸,「中國醒過來了,開始突飛猛進。」他看在眼 裡,也思索著自己如何能把一身的經驗在大陸傳授出去。中國大陸的繁華之都,非親眼 目睹,難以令人置信它發展的快速,曾憲章巧妙地以幾張圖片,讓人對中國“目不暇 給”:重慶已如香港的華麗;青島已像雪梨,有著國際都會的架式;上海已如倫敦,是 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頂尖都會。再看三峽大壩的宏偉;全長1118公里的青藏鐵路,在 海拔五千公尺的冰原上,五年內即告完工,在地理和戰略位置上,不僅加強對西藏的控 制,更打通了西南的戰略通道;實業計畫中的東方大港洋山港,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貨 運大港。 即將開幕的上海世博會極可能是有史以來參觀者最多的一次世博,在曾憲章演講的四月 一日,門票已賣出了90%。那麼再回顧兩年前的北京奧運盛況,五彩繽紛的水立方,全 球都為之讚嘆的奧運開閉幕式的鳥巢……。曾憲章正住在鳥巢東邊一百米處,高十八 樓,「看著它七年來一點點的建造起來。」此外,眾人對於「和諧號」應該印象深刻, 尤其當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對大陸高鐵稱讚時,中國的高速鐵路更成焦點;最高速度可達 每小時350公里,北京到天津僅需30分鐘,廣州到武漢的武廣鐵路,更以時速350公里的 速度,僅三個小時。今年十一月的廣州亞運,同樣地令人期待。 曾憲章以幾起事件、幾項建設清楚地點出中國大陸的進步,「轉變中的中國,從現在的 人口大國轉變為人才強國,在高等學府學生達兩千多萬。」所謂的人才強國指標可為: 全國研發投入GDP的2.8%,百強企業研發投入至少6%,百強企業人力培訓投入至少1%, 百強企業人均年生產力為28萬美金。中國也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和全球研發中心,現 在五百大企業百分之九十都在大陸設立研發中心,以微軟為例,李開復在微軟中國時, 已在中國成立亞洲研究院,奠下根基。若以數字來看,中國的快速崛起更是顯而易見 的,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高達2.5萬億美元;石油消耗已達每日700萬桶,世界第二; 貿易額為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德國和日本。經濟總量為世界第二,僅次於美 國,GDP為人民幣35兆,可望在2025 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的確存在著貧富懸殊的問題,他提到,全國人均GDP約為3,500美金,但,中國一 級、二級城市水平非常高,若僅考慮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中心人口,年平均 收入高達一萬五千美金。曾憲章再以數字證明中國的經濟實力,例如,汽車年銷量已達 世界第一,為1350萬台,外資直接投資(FDI)達920億美元,「投資報酬率也遠高於其他 地方。」 科技產品的普及率已不在話下,但更值得驕傲的是,中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很晚開始, 至今已有38處為世界遺產。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兩項計畫,一是1996年啟動的「211工 程」,意指在21世紀,扶植一百所重點大學,另一項計畫是985 工程,此為江澤民為打 造一流大學,在1998年5月在北大百周年校慶時提到創建一流大學的重要性。曾憲章半 開玩笑地說,原本是精選幾所大學,但多所大學都搶著要,才出現了卅五所一流大學。 曾憲章有感而發地說,以兩岸的清華大學為例,從前台灣的清大經費是大陸的清大兩 倍,現在反過來了。若以教授薪資來說,台灣的大學教授是齊頭式的年薪美金四萬至六 萬之間,但中國大陸可以支付重點教授高達十萬美金的年薪,因此,世界許多知名教授 都被北大聘請。 許多人對中國大陸發展高新區的決心不陌生,尤其高新區來訪矽谷取經的團體也非常 多,目前,中國全國有56個高新區,「1992年以前,還是一無所有哩!」高新區新加了 寧波、泰州和湘潭,全國經濟開發區共有四十九個,其中,天津泰達(TEDA)的名氣 十分響亮,豐田、三星、松下、康師傅都進駐。曾憲章強調,大陸打造新城的概念很成 功,以經濟開發區的概念,打造新城,「新城就這樣產生。」每一個省市都有一個經開 區和一個高新區。 「西氣東輸、南水北調」是瞭解大陸發展的人都十分熟悉的一句話。除此之外,中國大 陸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很難想像的是在九0年代根本沒有高速公路,「是零。」而今 高速公路總長已達六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八萬公里,「全國只要想得到的都市皆被高速 公路連在一起。」時常拿來與中國發展做比較的印度,其基礎建設就差了一大截,而且 印度社會存有種姓階級概念,是削減國力的一項弱點。 創新從教育著手,中國大陸的一項世紀工程就是「建立創新型國家」,曾憲章多年前就 思考在中國成立創新大學。好友原紐約科技大學校長張鐘濬與南京大學合作,設立了一 所「創新與創業學院」,學生可同時在南京大學和紐約科大註冊,該學院最大的特色在 於禮聘了廿多位執行長級的人物,像是IBM、AT&T、GOOGLE等的中國首席代表,對學 生演講,在去年七月業已開始。 不少人也在納悶,為何中國崛起得這麼快?僅是因為鄧小平說了要改革開放嗎?曾憲章 認為,中國人的習性中,只求一個安定吃飽穿暖的環境,中國的進步除了開放機制,競 爭機制佔了很大的原因,「每個城市的市長都在學習與競爭,看到北京做了什麼,大家 就紛紛效法。」從高新區、育成中心(Incubators),都是如此。此外,中國領導人的學習 精神是十分令人佩服的,「很像蔣經國時代的官員,很認真。」他說,一些大城市的次 級領導,調到內陸去做正級領導,把沿海經驗和人脈帶到內陸,「重慶的新市長就是浦 東管委會的領導,」正因為他對產業的瞭解,能夠帶動重慶高速發展。 談到官員的認真學習精神,曾憲章也說了發生在中南海大講堂的實例 ─ 廿四位中央政 治局委員的六十二堂課。這六十二堂的講師與內容是精選中的精選,且對每一個演講題 目都相當慎重,他說,社科院的一個精選團隊,進行三個月研究,試講三次,讓幕僚先 聽,再做修正,企圖把最棒的內容,最有效的時間運用,呈現在中央領導身上,「是一 番千錘百鍊的功夫。」 另一項讓曾憲章引以為傲的是北京中關村培養年青企業家的「搖籃計劃」,AAMA在矽 谷十分活躍,不少會員到了北京、上海創業,逐步在大陸成立AAMA分會,「但是,不 能把老套移過去。」以創新的精神,在中關村成立了搖籃計劃,以「傳承精英、造就科 技,培養商業領袖」為主旨,每年培養廿位,他們以卅五歲以下,任職一至三年的CEO 為對象,邀請業界菁英,像是前谷歌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前思科中國區總裁杜家濱做 CEO的導師,輔導一到兩年,也提供他們很好的價值網絡,例如創投、會計師、律師, 「希望搖籃計畫會更有系統的長期下去,培養更多的企業菁英。」 【中國模式】 在中國這許多年,曾憲章帶著矽谷和台灣經驗,近距離觀察大陸時,更有所感,「進入 中國大陸時,必須瞭解它的思維模式。」他說,往往以為美國凡事都好,但是,金融危 機暴發之後,也透露出許多問題,必須重新思考中國模式的潛在優勢。中國模式的四大 支柱,包括:國家有土地控制權、金融和大型壟斷企業為國有、以中小企業和家庭為基 礎的自由勞動力市場、以集體中小企業和家庭為基礎的自由商品和資本市場,「這形成 了中國特色的經濟體系。」是重效率的市場經濟,重公平的政府職能,好比,「在宏觀 調控下,房市過熱就可調一調,關鍵在於政府具有職能。」 金融危機之後,知名作家 Thomas Friedman都說,他希望美國政府每年有一天做為「一日 中國」;因為在太過民主之下,政策很難推展。他以兩大災難相比,一是512汶川大地 震,二是美國Katrina颱風;中國大陸以最快的速度,把災區畫分數個單位,由中國最富 庶的十個地區,負責對口援助,好比,上海救都江堰市,把上海市的總預算百分之一, 捐出來做為援助金,再派調三百官員進入災區支援,「是一種One on One的支援。」他 十分有感觸地說,反觀美國遇大災難時,就算歐巴馬有心調派加州資源進行援助, 「但,加州州長不是他指派的,而是加州州民選出來的。」 管理大師奈斯比(John Naisbitt)也說,在發展中國家,垂直民主要比水平民主更有效率; 西方就是水平民主,也就是說一人一票,選舉是常態,「選舉就代表什麼樣的改革方案 都很難做,好比,一喊加稅,就喪失了選票。」所謂「垂直民主」就是政府仍有支配 權,他說了一個故事,在改革開放期間,農村改革十分成功的安徽小崗村十八個農民的 故事,他們「分田到戶」,向上級保證繳的糧不比去年少,打破了大鍋飯的心態,革委 會主任萬里同意了,結果大大成功,糧食收成是前一年的兩三倍,這也成為大陸農改的 濫觴。 在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大陸的經濟情勢似乎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主因是並沒有金融延 伸性產品,「在美國經濟下滑,中國上揚。」曾憲章例舉了中國在「後金融危機」的八 大優勢,好比,中國三大銀行中銀、工銀和建銀,各有一千億美元現金,「現金為 王」,可用來收購比市價更低的資產。另一優勢是「擴大內需」,中國有13億人口來支 撐其消費市場,單是「家電下鄉」,政府給予廠商很好的鼓勵措施,把外銷產品轉入內 銷,賣到鄉村地區,由政府公開招標,一來招標可降低售價,二來國家吸收20%的成 本,許多大型家電企業何樂而不為,TCL就賺進十多億元。 另一刺激經濟的方案是「小汽車下鄉」,鄉下地方不需要速度快、性能強的汽車,若能 有輛遮風擋雨的小車子,對鄉民來說非常便利。同時,曾憲章也十分看好LED 照明市 場,從2007年,他開始推動LED,「艾迪生之後,人類的照明在一百年中,沒有大進 步。」GE研發節能型燈泡之後,又是卅年的停滯,現在LED可節省能源50%,是一大希 望。他強調,三峽大壩供電量佔全國3%,需移民三百萬,投資相當大的資源;LED照明 大概可節省全國用電6%,是三峽大壩的兩倍。「十城萬盞計畫」逐步在中國大陸多個城 市裝LED路燈,明年可望全國都改裝LED路燈。潔淨能源方面,中國在2009年的總投資 是美國的兩倍,未來會大幅領先。 中國有所謂的五大經濟圈,是珠三角、長 三角、環渤海、成渝以及中部,其中最熱門的 是環渤海經濟圈中的「天津濱海新區」共2300平方公里,是上海浦東新區的三倍大, 「這五個地區一畫,就是『黃金十字』,」含蓋了東西大走廊和南北大通道。以創新中 國為主軸的十大建設重點在交通、能源、環保、醫療和農村建設。 中國的高鐵革命正在進行中,2012年之前將投注1.3萬億人民幣,四縱四橫將達1.2萬公 里。高鐵革命更在於它帶來「一日生活圈」的附加價值,高鐵與高速公路佔地比例為1: 3,解決了土地資源的問題,加上高鐵用電可以用煤、風和水力來發電,解決了部份石 油資源不足的問題,而高鐵的載運量大,成本和環保問題最少,堪稱「綠色高鐵」。 「中國仍有許多潛在問題,也希望未來五到十年解決這些問題。」曾憲章指出,諸如, 貧富差距大,10%的人擁有全國90%的財富,部份官員貪腐,教育、住房和醫療等民生 問題,水資源不足等。說到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他引用林義夫的話說,「這不是經濟問 題,是政治經濟學。」對於不少人以為,一旦人民幣升值,美國可增加120萬就業機 會,曾憲章以為,此說不足採信。他說,日本在廿年前是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國,甚至把 美國洛克菲勒中心都買下來,在日幣被迫升值的壓力,和美國實施進口稅升高的情況 下,日本又無法擴大內需市場 (日本人民該有的都有了),「日本也只有投降。」曾憲章 也提出警訊,全球經濟比希臘嚴重的國家仍有不少。 而中國在這一波經濟危機中,又能掌握什麼樣的機會?曾憲章分析,國際金融危機,金 融業、高科技業紛紛裁員,相對於來說,正是中國吸引國際人才的機會,北大能夠聘請 到高盛的主管來授課,也是拜金融危機之賜,也好比台灣也曾得利於美國在90年代的不 景氣,1995年,通訊產業受挫,一批通訊人才返台;更早的台灣半導體與RCA合作計 畫,讓台灣IC產業從無到有,也是有一批留美菁英回流。 中國的實力在2009年底已達世界一流:GDP超過35.5萬億人民幣,財政收入上達6.85萬億 人民幣、外匯存底為2.5萬億美元,研發投入超過5700億人民幣 ──正是打造「科技鳥 巢」的千載良機。 【打造科技鳥巢,匯集天下英才】 當北京在爭取2008年奧運時,很多國際友人都在懷疑北京究竟有沒有能力舉辦。七年之 內投入四千億人民幣,「鳥巢」已經成為北京奧運成功的代名詞,無論是場館建設、獎 牌數目、綠化、環保、一直到軟服務,動員上百萬的志願者及接待來自全世界的四十多 位元首,北京已然向全世界做出了明證。 「打造科技鳥巢」─ 有計畫地引進全球領軍人才,建立好的金融配套體系,支持海歸回 國創業(Reverse Brain Drain),中國政府選定十個產業,每一項產業禮聘一百位海外核心 尖端人才,就是有名的「千人計畫」,在創新的環境,完整的配套措施之下,頃全力做 科技發展;進而培養國內自主創新人才。 在培育人才上,曾憲章提到,扶植人才的軟件規範,像是CMMI、Java及卡內基、DSP、 IC設計課程,甚至是出國接受外商培訓的機會等。曾憲章也提到,印度的軟件產業很 強,大陸也在人才培育上花很多功夫,他說,目前成都軟件園是培育軟件人才做得最為 出色,它由政府先投入「循環培訓資金」,企業再慢慢償還。他提到當年黑幼龍如何從 宏碁的資深總裁職務離開,決定引進卡內基經營管理課程,當時,在園區創辦全友的曾 憲章覺得這是一套好東西,他去找園區管理局,要求管理局補助一半的學費,一年讓三 百名園區的高級主管去上課,以團體價再請黑幼龍打折,員工本身就僅需付一點點學 費,「萬事起頭難,現在卡內基在北京、上海、廣州都有了。」 談了這許多,中國大陸滿是機會,從綠能科技(室外照明、核能、電動汽車充電站等), 到多項科技發展政策 (如前述的千人計畫、科技鳥巢計畫、核高基計畫等),「開創機 運,掌握機運,您準備好了嗎?」曾憲章發人深省的一問,「我們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 等待,準備好了嗎?機會在那裡,自己的技能足不足?」 【創造自己的新藍海】 有這樣一個發生在他周圍朋友的實例:高盛要找一位經理人,派駐香港,應徵者中有五 位條件相當,主試者就出了一個問題,「那一位會說中文?」當中有四位都能說流利的 中文。主試者只能再問另一個問題,「那一位能書寫中文?」就僅有一位勝出。他拿到 了這份工作,最大的原因是他的中文比別人好,「與你有相同資歷的人很多,但是你如 何培養出自己的長處,創造個人的新藍海?」 要做一個開創機運、掌握機運的人?還是等待機會,抑或是讓機會錯失的人?「生命中 隨處是機遇,也隨處有貴人。」曾憲章舉了三個例子,一個是尋找機會,曾在蘋果任職 的李開復,他懂得換位思考,表現自己,並受到高層賞識,後來又在微軟、谷歌嶄露頭 角,目前尋得自己的新藍海,做創新創投工作。第二位是林毅夫在北大學習時,受諾貝 爾獎得主的賞識,是把握機會之人;第三個例子,則是發生在曾憲章自己身上。 一九八0年代,台灣處於風雨飄搖的時刻,不少人把房子賣了,移民海外;但,有一群 人也在那個時候,逆向思維,創造機遇,王渤渤、胡忠信、曾憲章是海歸的第一期, 「在四十歲以前,最好做一些特別的事情。」曾憲章開玩笑地說。當時,他還在矽谷的 PARC(Xerox研究中心)服務,但也成為典型的月光族(Moonlighting),利用周末思考回台 創業的可能,甚至利用假期就飛回台灣。在評估一段時日之後,他們三人決定回台灣創 辦公司,「當時,大部份的太太們都不太願意離開美國。」主要是因為當時台灣的醫 療、生活環境都很難與矽谷相比,但,曾憲章在太太談蜀華女士的強力支持下,一齊回 台灣打拼天下,「有了安定的家,是創業成功的主因。」曾憲章充滿感激地說。曾憲章 也提到,當時很被徐賢修、李國鼎這樣的人物所感動,而願意回到台灣創業。 曾憲章等人回台創辦全友電腦,以掃瞄器起家,他以「千辛萬苦」形容這段海歸的創業 歷程。他拜訪了台灣當時有名的企業家,但是,都沒能施以援手,「創業十分辛苦,我 現在很願意多多幫助年輕人。」他以過來人的經驗說。 「以小搏大」,曾憲章分享了他們如何與西門子合作的案例,即使是廿、卅年前的個 案,放在今日的市場行銷學上,仍相當值得學習。他當時正為著產品出來,但苦無市場 而苦惱不已,全友很想與西門子合作,但又找不到門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 以最直接但也最困難的方式,去敲西門子的門。原來,曾憲章跑到慕尼黑住了三天,希 望能夠就近得到些機會。「我真是把所有唸過的EMBA、卡內基,全都用上了。」他心 裡也明白,全友僅是一個五十人的小公司,西門子是30萬員工的全球性企業,誰會為他 開啟這扇門呢?既來之,則安之,他想了想,若要透過祕書找主管,很難說服祕書的, 那麼就直接打電話給主其事者,他等了等,等到祕書下班,老板有機會親自接電話的時 候,「老板都很晚才下班。」這就是他的機會了,果不其然,一通電話打到老板桌上, 對方接起了電話,曾憲章取得了機會,就這樣,曾憲章施出十八般武藝,經過八小時的 冗長談判,全友順利與西門子結盟。 「敲門磚是最難的。」曾憲章語帶感觸地說,年輕人創業,若有很好的產品,又得人引 見,是最為理想的,但是,之後也就是個人的本事了。他也建議創業人什麼都要懂一 些,比方說,合約、產品品管、報表都能掌握,多幾分能力,就算跌倒了,也能靠自己 再爬起來。「夢想改變世界,凡事皆有可能的。」這是曾憲章十分切身的感受,當時, 他完全不瞭解什麼是股票致富,更沒想過發財這樣的事情,只希望自己發明的產品,能 廣為世人所用,直至今日,曾憲章常和創業者分享,「如果創業時,一直想到的是賺大 錢,那麼失敗的機會就很大了。」 曾憲章分享了卡內基成功的三要件:ASK:Knowledge(知識和能力)、Skill (技能)以及 Attitude (態度、熱情和思維方式);他同時提到,日本京瓷(Kyocera)創辦人稻盛和夫在對 全球「盛和熟」學員演講中提到創業成功七要素 ─ 熱忱追求成功(A PASSION for Success), 其中的熱情一字”PASSION” 可解讀為: Profit:利益 Ambition:企圖心 Sincerity:熱忱 Strength:強勢 Innovation:創新 Optimism:樂觀 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 在職場中,曾憲章再次強調,當機會來時,是否已準備好了?自己又有什麼與別人不同 之處?他提到幾個重要的態度:主動積極、充滿熱情、靈活自信以及誠信、正直;「做 人以誠,做事以勤」,每天多學一點,多做一點,多想一點,成功機會也就多一點。常 常在工作上,常會聽到“為什麼是我?”這樣的抱怨聲,在曾憲章的心裡,“不計 較”,往往是讓自己比別人突出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進步每一天」的境 界。 【人生經驗分享 ─ 人生三階段】 在台灣平安求學,來美拿了獎學金讀書,還能寄錢回家,畢業後又在職場中學習高科 技,「美國給我們很好的學習環境。」返鄉台灣,創辦全友電腦,曾憲章一路走來,覺 得自己是幸運的,這幾年,以「感恩、回饋」之心,他常常分享自己的經驗,協助年青 人創業,並投入大量的時間及金錢做公益,回饋社會,有人稱他為「科技遊俠」,也有 稱他為「公益大使」,他則是覺得自己滿懷感恩,積極培養領袖人才,現已培育了超過 一百位總裁級人才,分佈在新竹科學園區、台灣、珠江、長江三角洲以及矽谷。 當曾憲章帶著全友於一九八八年上市,他得到榮耀,是理想的實現,而非財富,「有為 者亦若是。」有了這段經歷,他特別重視人才的培養,提拔後進,幫他們一把;因為他 永遠記得當初是如何困難地敲開西門子的大門,走順了第一步,接下來,事業也就順了 一大半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競爭中定位自己。」 曾憲章把人生分為三步曲,人生的上半場是廿五歲到四十五歲,一般都在為生計而奔 波,為賺錢而工作;人生的中場是在接下來的十年,是為提昇生活品質,也可能為興趣 而工作;人生的下半場從五十五歲開始,是追求生命的意義,也是為理想而工作。 總想著自己已打完漂亮的人生上半場,「下半場,要如何追求生命的意義?」他開玩笑 說自己是五十歲以前盡量賺錢,五十歲之後,要有效地把錢花出去,學習好友溫世仁的 精神,「這也是決定墓誌銘的人生下半場,你可以做一個“大”企業家,賺大錢的企業 家,得到重視;也可以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捐大錢的企業家,贏得世人的尊 敬。」企業利潤和社會責任是可以並存的,創辦浙江新華愛心高中的王建煊就說,「帶 著愛心來,不帶半根稻草走!」廿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我不知道 做一個“有財富的死人”,有什麼意義。」在追求生命意義的下半場,曾憲章大步前 進,在展開理想、開創新局的同時,他勉勵年輕人,「創造機運、掌握機運,尋找自己 的新藍海。」 【曾憲章好書分享】 1. China’s Megatrends by John Naisbitt (中國大趨勢) 2. Rivals by Bill Emmott (較勁) 3. The World is Hot, Flat and Crowded by Thomas Friedman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4. Half Time by Bob Buford (人生下半場) 曾憲章的演講PPTs收錄在www.nankaiforum.org 中,歡迎點選,共達120篇。 |
Press & Articles |